1.
下列加括号的虚词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 。
A.先辈[既然]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典范,那么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日益推进的今天,领导干部应如何去做呢?
B.有人说一切都是命运,[假如]是命运,也该像贝多芬说的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主人。
C.[即使]从科学的观点看,知识是假的、错的和有害的,只要知其假、错和有害, 就可以将其变成有用的东西。
D.长期以来,社会上都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以及教师的硬性指标,[尽管]中央一直反对这样做。
2.
本书毛骨悚然的诡异氛围,(异想天开)的骇人场面,出其不意的恐怖刺激被西方评论界公认为是极度恐怖与极限想象完美结合的典范。
从给出的四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替换括号内的词语,使原句的意思保持不变。( )
A.匪夷所思
B.杯弓蛇影
C.殚思极虑
D.瞠目结舌
3.
人们才发现自己马群里的马在一夜之间忽然变多了。
与上面面句子语法结构相同的一句是( )。
A.有人看见你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
B.他曾经看见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从桃园茶社里慢慢地走出来
C.交通局派来的一辆由最好司机驾驶的最好的汽车,早已等在养老院门口
D.他一直密切关注IT产业的发展情况
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禹贡》主要是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 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 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 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⑤①
D.④②③①⑤
5.
①将会造成时间上的错位,舍近求远
②靠单纯大力发展新能源,远水解不了近渴
③如果忽视了这点,而盲目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
④目前而言,最需要重点对待的是传统能源的改进和合理利用
⑤但是可再生能源(含水能)产量只相当于6亿吨标准煤,约占全部能源的13%
⑥根据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进行测试,到2020年,我国总耗能约达45亿吨标准煤
将以上6个句子的顺序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⑥②①③④⑤
B.⑥⑤②④③①
C.④⑥①⑤②③
D.④③①⑥②⑤
答案与解析请点击下一页查看
1.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关联词语使用对错的能力。
A项虚词位置不当,“既然”应放在“先辈”前面。B项虚词使用不当,应改为表示让步假设关系的“即使”。C项虚词位置不当,“即使”应放到“知识”前面,在“只要”前加“但”。D项虚词使用无误,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替换的能力。
“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杯弓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殚思极虑”形容用尽心思;“瞠目结舌”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由此可知,“匪夷所思”和“异想天开”的词义最接近,且最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语法结构的能力。
题干的结构为“主谓宾”的复杂句式,其中宾语又拆为“主谓”结构。B项中,主语为“他”,谓语为“看见”,宾语为“青年从桃园茶社走出来”,其中宾语可拆分为“主谓”结构,与题干结构相同,故B选项正确。A项为主谓宾补的简单句;C项为主谓结构;D项为主谓宾的简单句,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B
解析: 按总分结构排序。⑤句总说《山经》和《禹贡》,①、③句分说《禹贡》、《山经》,顺序应为⑤③①;④句是承接②句而述,顺序应为②④。综合起来,正确语序为:⑤③①②④。答案选B。
5.答案:B
解析:
根据提问可知此题考查语句排序。观察题面发现,⑤⑥讨论的是同一话题,即资源问题,故⑤⑥应捆绑在一起。且⑤是对⑥转折陈述,则⑥在⑤前。据此可排除A、C、D项。
材料先讲可再生能源少,为此不能单靠发展新能源,而要重视传统能源的改进和利用。最后再讲盲目发展新能源的后果。经过检验,选项B确实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