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试题资料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试题资料

2019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考试申论试题答案(副省级)

广东华图 | 2022-06-23 13:58

收藏

类别 试卷科目 点击查看
地市级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地市级) 点击查看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地市级) 点击查看
行政执法类 2022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考试行测试题(行政执法类) 点击查看
2022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考试申论试题(行政执法卷) 点击查看
(副省级) 2022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考试行测试题(副省级) 点击查看
2022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考试申论试题(副省级) 点击查看
 

  2019年国考试题在哪看?2019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考试试卷在此发布。本套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地级行测试卷来自考生回忆,广东华图国家公务员考试栏目将整理发布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试题供大家参考!

  声明:真题均来源于考生回忆和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2019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考试申论试题(副省级)

  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1.健全以党建为统领,以法治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探索“党建+”融合基层治理发展模式。

  2.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3.修缮和活化文化遗存,打造文化品牌。

  4.加强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村民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5.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

  二、假如你是被派到Y县的调研组的一员,请根据“给定资料2”中的调研记录,就山岔村值得肯定的做法写一份调研报告提纲。(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要点完整;(2)内容具体,条理清晰;(3)不超过500字。


题目添加上面客服领取(在线时间:09:00-17:00)

  参考答案:

  关于山岔村值得肯定做法的调研报告提纲

  Y县城关镇山岔村之前发展落后、人均收入低,自从推行扶贫政策以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目前已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人富了,环境也美了。现就调研过程中,其值得肯定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多渠道争取帮扶,充分利用资金:争取并整合省环保厅、财政部门、文化部门等多方面帮扶资金,建设文化宣传基地、安装太阳能路灯、改善道路及学校等基础设施。

  二、发动群众力量,提高致富主动性:强化带头作用,鼓励农户成立合作社,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养殖业、经济作物,开办农家乐,提高收入,带动群众主动脱贫致富。

  三、全面统筹布局,突出发展特色:确立整体发展格局和发展主线,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修建旅游景点、恢复民俗活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

  四、完善文化设施,丰富精神生活:修建老年文化活动广场、历史文化艺术墙等,把水磨设为县文物保护单位,鼓励群众找家训、立家规,传承发扬优良传统精神。

  三、某省政府举办了一个农村发展战略研习班,其中一项研习内容是“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构想”。假如你是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围绕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及其现实意义,写一份导学材料,以指导学员更好地学习。(20分)

  要求:(1)内容全面、准确;(2)层次清楚,分条作答;(3)不超过600字。

  参考答案:

  导学材料

  一、基本信息

  卢作孚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实业家,其创办的民生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之一,创造了中国现代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教育史上的奇迹,是中国现代史上“乡村建设三杰”之一,被誉为“北碚之父”。

  二、建设理念

  1.中国的现代化基础在“乡村现代化”。乡村是不断供给城市人口的地方,乡村教育缺乏、乡村经济发展缓慢会产生城市问题。

  2.“乡村建设化”并不局限为物质建设,而追求乡村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环境的全方位改革,是“全面现代化”的概念。他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同时注重科学研究、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的研究应注意科学应用,重视社会建设,培育“新”的人民,注重环境建设,将公共事业与大众建立联系。

  3.核心思想是“训练人是一切问题的中心问题”的命题与任务,将“人人都能自立,人人都能立人”作为乡村建设的根本目标。

  三、现实意义

  1.中国的发展应抓住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关系,重视乡村建设的基础意义。

  2.启发当今乡村建设既要立足局部,又要着眼全局。

  3.开创了城镇设立研究机构的做法。

  4.其“以工辅农,工农互动”的发展模式对今天建设新农村具有深远意义。

  5.其核心思想为今天所说的“人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四、根据“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乡村生活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理想的生存状态和教育状态。“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指的是乡村文化具有精神意义。

  这种精神意义表现在:1.乡村具有个异性、“永恒”的感觉、“共有共享”的理想等文明意义。2.在乡村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熏陶,真正地“脚踏大地,仰望星空”,成为“精神明亮的人”,成为一个健康的人。3.乡村文化具有吸引力,能给我们极具温情的人生体验,给予我们力量。梭罗、作家M、鲁迅和作家H都受到了这种精神资源的熏陶。

  所以,“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对人类具有重大意义。

  五、“给定资料5”结尾写道:“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城乡文明互补实现理想生活

  城市文明的发展见证了人类战胜自然的过程,象征了富足、舒适、热情的生活方式,而提到乡村文明,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蓝天、碧水,是自然风光,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农耕生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闲适、一种淡然、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人类对生活状态最不懈的追求,而这种生活状态既离不开人造文明的保障,更离不开乡村文明的滋养,理想生活的实现离不开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之间的互补。

  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不能割裂。似乎只要将自然的痕迹泯灭于无形,把自然文明彻底改造为人造文明,才能够真正的体现人类的伟大,才能够体现社会的进步,一些地区,在乡村盲目的跑马圈地成为了常态,很多悠久乡村习俗渐渐消失,美丽的乡村景观被人造景观掩盖,独具特色的民居也逐渐被整齐的楼房替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也愈加浮躁、更加功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多的依托于金钱和利益,这种生活谈何理想的生活状态?现实是,很多优秀的城市文明正是依托乡村文明的滋养而焕发活力和生机,鲁迅笔下的社戏、齐白石画中的山水、王洛宾歌中遥远的山村,都以其独特的生命力让人感叹和记忆,所以说,割裂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实际上正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抛弃。

  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应该是互相融合、共建互补的。城市文明更多代表了现代文明,更发达的科技、更便捷的生活设施、更高大的建筑,这是很多人所追求的生活状态。但乡村文明决不意味着落后与传统,这更应该是一种悠闲、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不应该是互相对立的,而应该是互相融合。城市文明追求高速高效的同时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压力,现在大城市中无休无止的加班、一切向钱看和急功近利的心态,都是城市文明中的弊病。这些都需要借助于乡村文明中那种悠闲的心态去化解。如用“从容坦荡的心态”来进行落后省份的开发和建设,不那么急于追求高速度,而是以‘慢而不息’的精神,追求社会经济更为平稳的发展。同时,乡村文明的悠闲与放松也不是以经济落后为前提。人不可能在贫穷中还有心情享受美景,在保留乡村文明独特优势的基础上,更要在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产业等现代文明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在城乡文明之间的自由游走。

  把乡村文明当成是城市文明的附属,一味追求城镇化的速度与规模,这显然是错误的。建立保存传统、特色鲜明的乡村文明,让它与城市文明充分融合、优势互补,这才是乡村发展的出路,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真正享受理想的生活状态。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